第四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优胜者参访江苏上海侧记(二)
2010-07-31 21:59

  722(星期四)

  历史如是说……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来到南京,就不得不关注它的历史和文化。而对于来自香港的同学们来说,南京更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

  为了追溯这段渊源,第二天一早,同学们来到了坐落在南京下关区的静海寺。静海寺建于明代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为表彰郑和七下南洋使海外平服,并祈望海神护佑,敕建该寺。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并蒙受耻辱长达155 年。静海寺也从此与香港有了特殊的历史联系,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全体团员在静海寺前合影

  同学们看着议约厅内的桌椅、茶杯,脑海里不禁浮想起100多年前的画面——无能的清政府就是在这里卑躬屈膝、丧权辱国,就是在这里,决定将美丽的香港岛割让,使她直至1997年才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同学们认真听讲解员介绍   议约厅原貌

  带队的公署发言人宋荣华先生向同学们讲道:“一方面,静海寺标志着郑和下西洋实施‘和平外交’所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在海外执行睦邻友好政策获得空前的成功的历史见证。另一方面,与明永乐时期静海寺是中国强盛、海外平服的象征正相反,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静海寺是清王朝丧权辱国、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见证。静海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在于此。”

听导游讲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参观完静海寺,同学们追溯历史的脚步从鸦片战争走到了抗日战争。访问团一行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的外墙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在门外排队等候的时候,身旁的一尊尊主题雕塑就让同学们预先体会到了73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人间血腥惨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衣衫褴褛的同胞们为了求生、为了抵抗日军的残暴和凶狠,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依然不屈不挠地挣扎着、反抗着……母亲抱着已经死去的孩童、老人在最后的气息里蹒跚着将手伸向已经被害的儿女们、丈夫精疲力尽地搀扶着已遭凌辱的爱妻、小孩带着惊恐的表情四处躲避枪林弹雨、年轻人背着已经死去的同伴、老奶奶背着年幼的孙儿……

  走进纪念馆的广场,铭刻着遇难同胞30万的数字的纪念碑庄严地挺立着,灰白的沙石在脚下嘎吱作响,这一刻,每一个同学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脸上的笑容也都变成了紧缩的眉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合影

  走进纪念馆,大家仿佛一下子回到了73年前被日军血洗的南京城的残垣断壁之间。一幅幅照片,一堆堆白骨、一段段血泪控诉重重敲打着同学们的心门,震惊、震撼、悲痛、悲伤。一位女生走到同学身旁轻轻说道,“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想不到中国曾经经历过这么深重的苦难,真的不敢相信日本人是如此的凶残。”是啊,这就是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曾经的模样。“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些句子,让这些带着伤痛的字句赋予我们更多成长的力量!

   
 纪念馆讲解员向大家讲述真相 “遇难者30万” 

   走出纪念馆时正值中午,同学们却感觉不到的头顶炎炎烈日,仿佛还置身于1937年那个寒冷的冬季,陷在沉重的悲痛中。去吃午饭的路上,车内出现了少有的安静。

 

  心灵交流 畅想未来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著名的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02年的南师附中,其前身可以溯源至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的附属中学堂。该校党委书记陈汇祥首先通过PPT向访问团的同学们详尽介绍了学校的历史、特色以及发展现状。随后,该校学生带领访问团的同学们参观了校园。

   
 陈书记向大家介绍学校情况 南师附中同学带领大家参观校史馆

    果然,年轻的心没有距离,无论来自香港还是南京,十几岁的少年之间沟通起来总是那么自然亲切。南师附中的同学讲起自己的学校,言语中充满了热爱和自豪,如数家珍般讲述着母校的名人大家,就像好客的主人般带着香港来的小客人一起欣赏校园里美丽的湖水、芬芳的花儿。

   
 参观南师附中校园 听南师附中同学唱校歌 
   
 巴金像前合影留念   征文比赛获胜同学合影 

  刚刚走进校史陈列馆,大家就被一阵清亮的歌声吸引到了一块展板前,原来,应英华书院师生的要求,南师附中的两位女同学正在为大家唱她们的校歌……“唱得真好!”歌毕,热烈的掌声随即响起。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在两地的同学们的心中却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同学们围在一起交换校徽、赠送小礼物,为这个充满友爱的下午画上了句点。

   
 南师附中合影  交换纪念品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到了南京,就一定要亲身体会一下秦淮文化。傍晚时分,同学们来到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夫子庙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庭院深深的江南贡院是明清两代科考的地方,幽静中带着几分神秘。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虽说这个考场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但是每个时代的学生都要经历考试,所以即使是来自香港的同学们看到古时的试卷、考场,甚至是作弊的小抄,也仿佛能感受到应试者当年赴考时的紧张和中状元时的喜悦。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纪念中学师生合影   英华书院师生在夫子庙前合影 

 

秦淮河风光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驻香港特派员公署 版权所有